九游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轻度胆囊结石有什么症状

发布时间:2020-08-2861225次浏览

了解疾病的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尽快的发现疾病,然后进行科学的治疗,那么到底轻度胆囊结石有什么症状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对于胆囊结石疾病来说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一般情况下都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胆囊的一些症状,大部分情况下是在常规性体检发现,有时候一些患者还会合并一些胃部不舒适的症状就易诊断进行治疗,才会发现胆囊结石疾病。

对于胆囊结石疾病来说有时候是单发性质的,因为结石不会出现嵌顿,很少产生症状,被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但是胆囊内因为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临床上也会造成明显的症状出现,尤其是患者在进食油腻性食物之后,也会造成胆囊收缩,那么疼痛的程度也会增加,有时候合并体位改变,也会造成症状增加。

随着胆囊的运动,如果胆石嵌于胆囊颈部时,对于患者来说就会出现急性梗阻,为此胆囊内压力就会增加,胆汁不能顺利排出到体外,造成临床症状增加,一般情况下患者也会形成胆绞痛,甚至有时候疼痛会持续时间增极爱,疼痛累及到肩背部,造成胃部症状出现。但是一些患者胃部的症状可以缓解通过休息。后期随着胆囊结石疾病的变化也会造成感染。

随着生活复杂性增加,饮食习惯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逐渐的增加,和生活压力以及生活方式分不开胆囊结石的出现。所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胆囊结石疾病的预防很关键,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的症状以上专家简单的给出了总结,但是主要还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预防。

相关推荐

01:36
胆囊结石多少厘米必须手术
以下3种情况,考虑外科胆囊切除术:①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者;②胆囊壁逐渐增厚,或局部增厚不规则、或呈陶瓷样改变;③充填型胆囊结石。对于无明显症状、胆囊功能良好、单发的胆囊结石患者前提下,可以考虑保胆取石手术。术后使用胆宁片,可预防结石复发。
胆囊结石造成腹痛怎么治疗
胆囊结石造成腹部疼痛,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进行治疗。由于胆囊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患者很容易发生慢性胆囊炎的情况,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疼痛,以右侧上腹部肝区疼痛为主,大多是钝痛、隐痛。在患者进食以后,特别是吃一些油腻的脂肪类食物后,例如红烧肉,肥肠及鱿鱼等,更容易发生腹部疼痛的症状。需要患者注意平时的生活饮食,要进行积极的调整,要清淡饮食,同时适当多喝水,适当多运动,可以对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例如服用消炎利胆药物,这样能够促进症状改善。部分患者可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情况,可以出现右侧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或者是锐痛,此时要及早就医,来进行确诊,然后选择抗生素药物来进行治疗。对于炎症特别明显的患者,尤其是出现腹膜炎的患者,必须积极手术治疗,切除胆囊。
语音时长 01:29

2020-12-23

87145次收听

急性胆囊结石的症状
急性胆囊结石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其中,右侧肝区疼痛是主要的症状。根据病情情况不同,可出现阵发性钝痛或者是持续性疼痛,同时,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热等临床症状。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炎症继续发展,还可能会出现黄疸,出现急性腹膜炎的表现。因此,需要患者及早的就医,结合患者既往胆囊结石病史,并且再结合腹部体格检查以及肝胆胰脾B超、血常规等检查项目,分析患者当前的病情,及早的进行治疗,这样就可以控制和稳定炎症。主要是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同时必要时可以做手术来切除胆囊,进行根治。
语音时长 01:14

2020-12-23

91869次收听

如何预防胆囊结石
预防胆囊结石需要注意日常生活、还有饮食习惯调整,同时要做好定期体检。胆囊结石的发生和患者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关系密切,由于各种原因可以导致胆汁代谢异常,淤积于胆囊内,从而形成结石样病变。所以需要患者合理膳食,做到饮食规律,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一些蔬菜新鲜水果,例如菠菜,莴苣,苹果,猕猴桃等,少吃或者不吃含胆固醇较多的脂肪类食物,例如红烧肉,肥肠及鱿鱼等。同时还需要适当的多喝水,注意体育锻炼,注意控制好自身的体重,防止脂肪在体内的蓄积。一定不要抽烟饮酒,这样可以减轻对肝胆系统的刺激。另外,要做好定期体检,通过肝胆B超等检查项目,能够监测胆囊健康,对于发现胆囊结石的病变,及早进行干预和处理。
语音时长 01:24

2020-12-23

83939次收听

女性胆囊结石怎么办
女性胆囊结石怎么办?胆囊结石女性的得病率高于男性,如果出现了胆囊结石的症状,请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耽误了诊断,以免病情加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女性胆囊结石怎么办?
胆囊结石检查的标准是什么呢
胆囊结石这种疾病虽然非常容易出现,但是在早期的时候,我们是很难发现这种疾病存在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检查了,那么胆囊结石检查的标准是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胆囊结石基本知识有哪些
胆囊结石基本知识有哪些?很多患者因为胆囊结石小,或者因为胆囊结石没有引起身体上的不适而没有治疗,这是错误的,胆囊结石不能放之任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胆囊结石基本知识:
胆囊结石严重吗
胆囊结石后尽快治疗,彻底治愈疾病后,就不算严重;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胆管结石嵌顿、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癌等,此时就非常严重。
胆囊结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胆囊结石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的临床研究认为胆囊结石的形成可能跟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家族的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等等。临床上发现,胆囊结石的形成多发生于四十到六十岁的女性以及育龄妇女,所以认为胆囊结石的形成可能跟人体的激素水平相关。另外发现胆囊结石在体态稍微偏胖的人群身上高发,因此胆囊结石的形成可能跟饮食习惯也是密切相关的。从微观的角度来讲,胆囊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汁内的成分密切相关,胆汁内的卵磷脂、胆汁酸盐和胆固醇这三者的比例维持在正常情况下,结石不易形成,而当其中的某一种物质,比如胆固醇成分增加时,会导致三种物质的比例失衡,就易形成胆囊结石。到目前为止,胆囊结石的成因并不是十分确切,如果从预防的角度来讲,应该尽量地减少高脂饮食,特别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患者更要注意,应该定期进行腹部B超的检查看看是否有胆囊结石的形成。
语音时长 02:06

2020-02-27

57853次收听

02:52
胆囊结石与胆囊穿孔有什么区别
胆囊穿孔是胆囊结石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胆囊内的胆囊结石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可能落入到胆囊出口的部位,导致胆囊出口梗阻,胆囊出口的梗阻会导致胆囊内的胆汁无法排入到胆管,胆囊内的压力会逐渐升高,胆囊内压力的升高会导致胆囊壁血供的障碍,导致胆囊的水肿,胆囊的水肿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血供障碍因此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基础上,会出现胆囊壁的缺血坏死,出现胆囊的缺血性表现,严重会形成胆囊内感染和胆囊壁的坏疽,到了最后阶段会形成坏死部位的破溃,也就是胆囊穿孔。胆囊穿孔会导致胆囊内的胆汁从穿孔部位流入到腹腔里,形成急性的弥漫性的腹膜炎。
胆囊多发性结石怎么办
胆囊结石有多种可能,一种最常见的为多发结石,这种结石多为高胆固醇饮食,饮食不规律,患者平时进食早餐少所诱发,有些为遗传因素。多发结石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复查,即使没有症状,尤其是多发的小结石很容易排入胆总管,造成症状发作,甚至诱发黄疸。这种患者平时应该低脂饮食,防止结石造成的摩擦诱发胆囊水肿,产生症状。并且对于一些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的患者,胆囊多发结石可以长期造成慢性炎症刺激,诱发癌变,一定要定期复查,必要时手术治疗。但具体服用和吃法还需再医生指导下完成。在吃药的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日常的饮食。患者平常需吃清淡多、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切忌不能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更不能吃乳制品避免刺激胆囊收缩。饮食需遵从少吃多餐式。
语音时长 01:21

2019-12-27

54827次收听

03:12
胆囊结石如何预防
胆囊结石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碰到的一个胆囊的良性疾病,在胆囊结石急性炎症的时候,会有剧烈的绞痛,还会伴有全身的感染、发热、胃寒,胆囊结石还会引起胆囊穿孔,引起致命性的腹膜炎等。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代谢失去正常有关系,在预防上,定期吃饭就是对胆囊最好的维护,因此,吃早饭是日常生活中最好的预防胆囊结石的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尽量避免吃大量油腻的食物,尤其是油炸的食物,这些都能增加肝胆系统的负担,引起胆囊工作的超负荷,容易引起胆汁代谢的异常,发生胆囊结石。因此,做到的规律的生活,清淡的饮食,是预防胆囊结识最好的最容易做到的方法。
03:04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症状
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如果炎症重的时候,常常有畏寒、发热、黄胆、绞痛等等三联征甚至四联征的表现,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轻的病人可能通过消炎、对症、解痉处理,得到一定的缓解。胆囊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都属于胆道系统的结石,单纯的胆囊结石常以右上腹疼痛为主,伴有右肩、后背的放射;炎症重的时候还会伴有发热,畏寒,白细胞也会明显升高,肝外胆管结石会引起肝外胆管的梗阻。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很难通过保守治疗得到彻底的好转,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来彻底解决。胆囊结石可以做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结石可以胆道探查、胆管取石、气管外引流。
04:14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治疗
若没有明显症状表现无需治疗,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手术治疗:一、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对于该种患者,症状可能越来越严重,若结石梗阻,可能导致腹膜炎和休克危及生命。二、充满型胆结石,即使无任何症状也建议手术治疗,此时胆囊已无任何储存和浓缩胆汁的过程。三、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四、胆囊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五、萎缩胆囊,该症状癌变几率很大。
胆囊的过度切除与对策
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医疗和社会领域中的一项艰巨改革任务。它除了医疗结构和体制的因素外,过度医疗也有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