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酯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5-2813918次收听
语音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怎么回事
伤口有渗出液要不要擦掉
03:19
老人突然浑身发冷打颤的原因
老人突然浑身发冷、打颤的原因:一、胆道疾病导致。如患者原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等疾病。二、感染因素导致。不同原因导致的感染都会使体温上升,散热加快,出现浑身发冷、寒颤。三、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低血糖等疾病引起的发冷、打颤。四、老人脱水时出现的症状。五、患者腹泻、恶心、呕吐时,会有浑身发冷、打颤及晕倒等症状。六、在非感染的情况下,当体温突然升高时。七、先兆中暑或严重中暑时。八、罕见病和少见疾病,例如肿瘤、贫血,也会出现突然浑身发冷且打颤。
03:07
真菌感染会传染吗
皮肤的真菌感染是可以传染的,可以自体接触感染。比如得了脚气不去治疗,感染到手掌可以长鹅掌风。如果男性长在腹股沟部位就会感染股癣,而且家庭成员之中也会有较高的被感染的比例发生。比如说有足癣患者穿的拖鞋,家里人如果也混穿,也容易被感染到,所以真菌感染不但会感染自己,也会感染到他人。如何防范真菌的传染,最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用品的隔离使用,比如洗脚盆、毛巾、拖鞋等各自使用,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家庭成员之间,及与外部人员之间的互相感染。
02:57
单核细胞绝对值偏高说明什么
单核细胞绝对值参考范围为0.12到0.8×10的9次方每升。单核细胞绝对值偏高原因:一、单核细胞绝对值生理性增高,如婴幼儿及儿童单核细胞可略多,属于生理性增高。二、单核细胞绝对值病理性增高,常见以下几种情况: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二、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可见单核细胞增多。
02:52
全程C反应蛋白高怎么回事
C反应蛋白是目前临床评估炎症或创伤的重要指标。C反应蛋白反应的是细菌感染和组织创伤的情况,所以应用很多,只要考虑是感染,基本上都会查C反应蛋白,也就是CRP。所以对于感染、组织损伤、肿瘤,还有免疫性疾病等导致炎症的疾病,都可以导致CRP的升高。另外,某些肿瘤、心梗也会引起CRP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肌炎、皮肌炎等疾病,在疾病活动期CRP也会明显升高。因此C反应蛋白的增加,它只是反映了人体内炎症的程度,炎症的类型无法给与准确性的提示。
03:01
为什么淋巴细胞绝对值偏高
在临床上淋巴细胞绝对值偏高可见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生理性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第二、病理性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二、成熟淋巴细胞肿瘤,包括成熟淋巴细胞的白血病和部分淋巴瘤。三、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四、移植排斥反应,见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也就是GVHR或移植物抗宿主病也就是GVHD。五、淋巴细胞比值相对增高的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时,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但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并不增高。
白细胞13.4炎症严重吗
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关系
病原体感染检测如何检查
3m口罩使用方法
如果要佩戴头戴式的3M口罩,首先需要弯曲鼻夹,并且把口罩完全展开,把口罩罩在脸上,注意下方要紧紧的包住下巴,系好两根头带并且调整好鼻夹就完成了。如果要佩戴耳戴式3M口罩,需要先面向没有鼻夹的一侧并拉住耳带,把耳带拉到耳后,最后把鼻夹调整好,确保密合度就可以了。
家庭消毒用什么消毒液
家庭消毒比较常用的消毒液之一就是75%乙醇消毒液,也就是常说的医用酒精,它有助于预防当前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再就是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比如说84消毒液,杀菌消毒的效果很好。除此之外,家庭消毒也可以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或者是过氧化氢消毒液。
伤口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伤口感染症状为红肿热痛,即皮肤发红、局部肿胀、皮温升高,持续不断疼痛。严重者局部可有搏动感,甚至伴有功能性障碍,患者应尽量避免自行用药,尽快就医。若未进行及时处理,感染可直接从体表破溃,进行自主性排脓,若感染较长时间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形成窦道:此外,感染可向深部延伸,甚至形成菌血症、脓毒血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青霉素v钾片和阿莫西林胶囊能一起吃吗
阿莫西林胶囊与青霉素V钾片,都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药物都是相同,两者同时服用是重复用药,所以,尽量不要一起吃,这是没有必要的。其实,这两种药物一起吃是没有关系的,只是一种药物的浪费,但是青霉素v钾片是阿莫西林胶囊的升级版,青霉素v钾片药物的效果更好。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还会感染轮状病毒吗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可以有效地降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的发病率,但仍有感染轮状病毒的可能。有些人接种了疫苗后可能无反应,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这在医学上称为对疫苗“无应答”。另外,还有疫苗质量、保存条件及接种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疫苗的保护率不可能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