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问题目前在结果的判断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很多医生对此问题也不清楚,导致了大量患者的过度治疗,请大家仔细阅读本文:
1、隐性感染:MP-IgM呈阳性或滴度在1∶80以上,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多见于成人或儿童体检时或患其他疾病时。据报道健康人群中MP-IgM呈阳性者约14.9%~16.0%,无发热及感染症状,不需治疗。婴儿感染MP后体内产生的IgM抗体低,无临床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反复支原体感染特异性抗体增加,可出现症状。
2、初次感染,近期感染: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以前未查MP-IgM者,发病时滴度可达1∶80、1∶160、1∶320或以上(高者有达1∶1280者),应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3、既往感染:病史中2~3个月前曾患有MP感染,此次化验MP-IgM滴度低于以前的检测结果,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
4、再感染(持续感染,或称反复感染):以前或近期(2~3个月以内)曾患过MP感染,此次检测结果滴度高于前次检测结果,临床再次出现症状,临床应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5、混合感染(二重感染):已诊断为MP感染或先后混合其他病原((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混合感染在临床并不罕见,对于重症MP感染的患儿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的患儿要考虑有混合感染的可能。常见的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是儿童MP感染时主要的混合感染病原体,但偶尔也可发生两种非典型菌的混合感染。MP主要是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球菌、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混合感染。一般来讲混合感染的病例,年龄偏小,病程长,发热时间长,肺部罗音和肺部阴影吸收时间也偏长。近年发现,MP感染易引起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或二者混合感染,应注意的是,二者不仅临床症状相似,且都可引起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反应,此时除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外,应同时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