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80-120nm。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不适症状。
1、形态:登革热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80-120nm,有包膜,表面有突起的衣壳蛋白和核衣壳蛋白。登革热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在干燥环境中仅能存活数小时;
2、传播途径: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如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等。还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3、临床表现:登革热病毒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其中发热通常为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皮疹一般出现在发热第2-5天,表现为全身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若怀疑自身患有登革热疾病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传染科就诊,并遵医嘱完善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4、治疗:对于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不适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症状。如果存在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则需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