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因素引起的。
一、非疾病因素
1.药物影响:如果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者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环孢素软胶囊等,可能会使血小板被破坏增多,从而引起血小板降低。一般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2.妊娠反应:女性怀孕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也会出现血小板偏低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在分娩后会恢复正常。
二、疾病因素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因患者体内的造血功能受到损伤,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遵医嘱使用地西他滨注射液进行化疗,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
2.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如果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则需要采取骨髓移植手术来改善病情。
3.白血病:当老人患有急性白血病的时候,就会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和鼻腔牙龈出血等症状。此时可以通过放疗或化疗等方式进行缓解。
除此之外,还可能与脾功能亢进症有关。若长时间未见好转,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