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毒NS抗原阳性,说明患者感染了登革热病毒。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临床以高热、皮疹、出血倾向为主要特征。
1、症状: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5天,平均7天左右,起病急,有发热、头痛、骨痛和明显的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典型病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极期和恢复期。初期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剧烈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极期时可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并且会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恢复期时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
2、治疗: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发热的患者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处理,比如温水擦拭身体或者是使用冰袋敷额头等。如果体温超过38.5℃,则需要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在饮食上还需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预防: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蚊灭蚊。可以在室内安装纱窗或挂蚊帐,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叮咬。外出时可以穿长袖衣裤,并涂抹驱蚊剂来防止蚊虫叮咬。
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