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选择自主权
父母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自由,或是总替孩子作决定,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应该给孩子下达硬性指令,然后靠不停地唠叨来督促孩子,那样的效果往往并不好。例如,想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对孩子说:晚饭前必须收拾猪圈!这样的强硬命令,孩子大多不听,但父母看到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反复催促,结果可以想象。但是,孩子,晚饭前有空的话,收拾房间吧。这种说法可以给孩子喘息的空间,不会让孩子反感,反而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自愿做的事,积极性和兴趣高,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注意。
什么也不说,明确的目标
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很多,但很多话都没有说想法。事情没有巨大的细节,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一些管理和指导。当对孩子有要求时,父母应该尽最大努力使用简洁、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明确事情的前因和后果,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以便孩子真正理解父母的意思,并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然后再做。
让孩子自己承担结果
对孩子完全清楚,有自己处理的能力,自己解决,自己承担结果。例如,如果你不按时起床,你会迟到。这对每个学生都很清楚。他做不到,自然会受到应有的批评和惩罚。家长完全不需要每天不断的提醒他,如果他总是迟到、被批评,自己就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是心理和行为不成熟的个体,家长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培养。但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总是在孩子的耳朵里不断提醒和注意。但是,这种做法往往效果不佳,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厌烦,容易伤害自信和自尊心。
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
有些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只说缺点,不提高进步。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能够区分是非善恶,只是缺乏改正缺点的自觉和毅力。如果父母总是数孩子的缺点,反复教孩子我说话不听怎么说才能改变,父母这样的态度会认为孩子不信任,产生反抗心理。
此外,唠叨的父母往往是一个缺乏自信、性格虚弱的人,只有对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情不放心,才会一次次重复。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这种唠叨的环境中,每天面对性格弱、紧张的父母,长大后也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因此,唠叨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父母应该知道如何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指导孩子,不要唠叨
指导与唠叨不同:唠叨往往含有责任、批判的味道,是反复单调的刺激,指导亲切、简洁、全面,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帮助处理问题,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聪明的父母决不会决定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放手让孩子做。如果做得不好,耐心分析原因,鼓励他不要灰心,尽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