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pneumonia)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MP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它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临床症状:
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起病不甚急,有发热、厌食、咳嗽、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体温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性,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
多数咳嗽重,初期干咳,继而分泌痰液(偶含小量血丝),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偶见恶心,呕吐及短暂的斑丘疹或荨麻疹。一般无呼吸困难表现,但婴儿患者可有喘鸣及呼吸困难。
体征依年龄而异,年长儿往往缺乏显著的胸部体征,婴儿期叩诊可得轻度浊音,呼吸音减弱,有湿性罗音,有时可呈梗阻性肺气肿体征。镰状细胞性贫血患儿并发此种肺炎时,症状往往加重,可见呼吸困难、胸痛及胸腔积液。
支原体肺炎偶可合并渗出性胸膜炎及肺脓肿,慢性肺部疾患与肺炎支原体间有一定关系,Berkwick(1970)报告27例哮喘儿童中复期有4倍增长。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呼吸道外病变可涉及皮肤粘膜,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及游走性关节痛;胃肠道系统可见吐、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方面较常见溶血性贫血,我们曾见2例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及主诉症状;文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细菌性混合感觉亦少见。白细胞高低不一,大多正常,有时偏高。血沉显示中等度增快。
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门冬氨酸阿奇霉素10mg/(kg·天),用5%葡萄糖稀释,浓度为1mg/mL静滴,1次/天,5天为1个疗程。并常规给予止咳、平喘、祛痰等综合治疗措施。
肺炎支原体属于细胞内病原菌,支原体无细胞壁,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支原体无效,故治疗支原体感染应选择影响病原蛋白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为最理想药物。机制为大环内酯类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单位,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长效、短疗程、耐酸、良好的组织渗透性等特点。阿奇霉素是多房室模型,它有2个氮基团,细胞内的溶酶体很容易结合外周血吞噬细胞中线粒体上的溶酶体与进入血液的阿奇霉素很快结合,当它被巨噬细胞摄入后由巨噬细胞转运至炎症细胞,故其在炎症组织中的浓度较非炎症组织浓度高6倍。阿奇霉素的代谢不需要细胞色素P450的参与,对肝脏更安全。由于有较长的半衰期(35~48小时),阿奇霉素在用药后72小时血浆浓度仍高于它对肺炎支原体的最小抑菌浓度,所以阿奇霉素最大的优点是具有抗生素的后效应,只需给药1次/天。门冬氨酸是组织必需的氨基酸,与细胞亲和力强,与阿奇霉素结合后能增加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门冬氨酸有保护神经细胞、肝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的作用,可降低药物对组织的毒性,故不良反应较少。